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6, Vol. 37 Issue (12): 1693-1693   PDF    
http://dx.doi.org/10.3760/cma.j.issn.0254-6450.2016.12.026
中华医学会主办。
0

文章信息

郑锡文 .
一套值得系统阅读的流行病学专著--《流行病学》(大参考第3版)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6, 37(12): 1693-1693
http://dx.doi.org/10.3760/cma.j.issn.0254-6450.2016.12.026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 2016-11-18
一套值得系统阅读的流行病学专著--《流行病学》(大参考第3版)
郑锡文     
102206 北京,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

流行病学是在人类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学科,在探索病因、防控疾病、制定疾病防治策略与措施、评价防治效果以及改善人群健康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结构与人类疾病谱的变化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流行病学的应用范围已经由传染病扩展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伤害和健康相关领域,流行病学理论和方法也日趋完善成熟,不仅成为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的基础学科,而且还成为现代医学的骨干学科。其研究内容的不断拓展与医学模式的不断发展与变化相互影响和促进,共同推动着人类控制、消灭疾病的进程。

第一版《流行病学》大参考书是我国流行病学前辈--天津医科大学耿贯一教授在文革后期组织全国流行病学家悉心编写的,于1979年作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国庆30周年的献礼书。耿贯一敎授在古稀之年,又组织全国流行病学家,在第一版出版16年后的1995年又出版了第二版。我参与了第二版部分章节的编写工作,亲历了这一艰辛过程。两版每卷总销量达到1.4万册,深受读者喜爱。

近年来,无论是流行病学学科本身还是流行病学方法与应用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流行病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不断扩展,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不断交叉融合,流行病学研究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且随着我国学者与国外学者的交流与合作的不断加强,流行病学工作者的眼界大开,相关领域的学者对流行病学也有了新的认识,流行病学的应用日趋广泛。这必然要求流行病学大参考内容不断丰富与更新以保证其科学性、系统性、前沿性与实用性。2011年,在第二版出版16年后,人民卫生出版社决定再次修订出版《流行病学》并列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原新闻出版总署)的“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由流行病学学科承上启下的杰出代表李立明教授担任总主编。2011年12月于山西太原召开了编写筹备会,讨论成立总编委会和评审委员会。同月于北京京林宾馆第七版《流行病学》教材定稿会之际同期召开了首次编委会会议,确定了该书编写结构,总编委会组成原则和标准以及各分卷编委会主编、副主编人选和编写时间进度和要求。该书的编委以年富力强的一线流行病学工作者为主,他们热爱流行病学专业,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和较高的写作水平,作者涵盖了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专业科研院所,军队教学、科研和疾控机构,以及来自港澳地区的数百位专业工作者,同时评审委员会的专家们为该书稿件的质量控制严格把关,为本书增色不少。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新版《流行病学》大参考已于2015年3月正式出版,第3版《流行病学》大参考仍然分为三卷,保证了其历史延续性。

第一卷为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篇(主编王建华教授),分为流行病学基础、流行病学常用的研究方法、现场调查、流行病学资料的处理及统计分析、流行病学的分支学科及应用,共五篇48章,对于流行病学研究中常用的概念、工具及方法进行了详尽的描述。新增了临床流行病学、遗传流行病学、分子流行病学、循证医学等章节内容,并对其他章节进行了修改与更新,更符合“大型参考书”的定位,能够为流行病学学者及其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提供全面的方法学指导。

第二卷为传染病流行病学篇(主编曹务春教授),删除了上一版中非严格意义传染病的章节与重复章节,增加新发传染病、地方病和国内外近年来新出现的问题或研究较多的传染病,并更新了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图。按照传染病的传播方式和流行特征将传染病分为消化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经血和性传播传染病、自然疫源性与虫媒传染病、体表接触传播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六大类。每一章都按照引言、病原体特征、流行过程、流行特征、预防控制、临床特征与治疗要点进行编排,做到既总结我国经验,也介绍国际上的新发现、新进展,并对不同学派的观点尽量详尽地加以介绍。此次修订后,第二卷传染病流行病学的内容更加系统化、前沿化,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防治对策与控制措施。

第三卷为慢性病流行病学篇(主编沈洪兵教授)。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进程加快,生活方式和环境危险因素发生显著变化,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常见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成持续、快速增长趋势,与此同时,老年性精神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慢性肾脏疾病、骨质疏松等的发病率也不断增加,环境与不孕不育、内分泌激素代谢紊乱性疾病以及出生缺陷备受关注,我国的慢性病疾病谱在过去20年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第三卷的修订正是为了适应当前慢性病预防和控制的新形势。围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特征、主要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以及干预效果评价等最新进展为研究内容,对上一版内容进行了全面扩充,并规范了疾病名称,充分体现了“全面性、综述性、进展性、科学性和导向性”的原则。

全书上、中、下三卷共计766.6万字,基本覆盖了流行病学领域涉及的概念、理论、方法与实践。可以满足医药卫生系统各专业需求,在我国健康领域科研人员规范科学研究设计与公共卫生实践中发挥重要指导意义。

《流行病学》大参考第3版既传承和发展了流行病学的优良传统和文化,又全面真实地反映了流行病学学科的发展现状,客观准确地反映了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的发展,系统地反映了流行病学应用的拓展及其展望,成为了本时期我国流行病学专业的代表性著作,是一套值得系统阅读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