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李群娜,詹思延.后基因组时代的药物流行病学[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1,22(6):421-423
后基因组时代的药物流行病学
收稿日期:2001-08-15  出版日期:2014-09-16
DOI:
中文关键词: 生殖健康  性行为  青少年
英文关键词: 
基金项目:
作者单位
李群娜 100083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 
詹思延 100083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 
摘要点击次数: 2516
全文下载次数: 794
中文摘要:
      药物流行病学于20 世纪80 年代提出至今, 主要是采用 传统的观察性流行病学方法, 如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记录连接数据库(reco rd-linkage database)、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等 来测量药物暴露和估计一般人群中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 1] ;试验法如随机化临床对照试验(RCT)亦属于药物流行 病学的研究范畴之一, 但RCT 通常要求研究对象在病情、预后和危险因素等方面具有同一性, 因此RCT 所得药物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结果不能完全外推到实际用药人群。此外, 由 于遗传背景的差异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 每个个体对治疗药物的反应是不同的, 这样一来, 研究人群中不同的个体对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差异就成为当前药物流行病学极富挑战性的领域之一。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即将完成, 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 药物遗传学(pharmacogenetics)、药物基因组学pharmacogenomics)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2-4], 如果能将它(们与药物流行病学有机结合, 优势互补, 不仅能加速新药开 发和真正实现个体化给药, 而且对这些学科的发展亦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分析遗传因素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探讨后基因组时代药物流行病学的发展。
英文摘要:
      
查看全文   Html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关闭